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攻克技术难关,坚决打赢玉米种业翻身仗

攻克技术难关,坚决打赢玉米种业翻身仗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粮食生产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取得新突破。粮食生产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供给能力和质量有了大幅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要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这是着眼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性安排,是补齐种业短板的科学谋划。我们育种工作者,责任在肩,要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种业翻身仗。

 

种质资源是推动玉米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较完整的玉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安全保存数量达2.9万份。围绕提高产量、增强抗性、适宜机收等绿色高效性状,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致力于构建以循环选系为主线,性状与配合力测试为手段的玉米前育种技术系统,十年来持续开展种质改良与创新,已创制高配合力优良育种新材料394份,有效支撑了我国玉米种业发展。随着玉米全基因组测序的不断完善,研究人员正在逐步揭示其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特征。

 

近40年来,我国在玉米基础研究领域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深化发展,挖掘出一批控制产量、株型、抗病等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解析了其基因功能及相关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促进了玉米品种改良方法和理论进步。在现代育种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了单倍体、基因编辑、转基因、全基因组选择等关键技术瓶颈,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玉米育种能力。先后突破高效诱导、精准鉴别和高效加倍三大关键技术环节,促进了单倍体玉米工程化育种发展,成为当前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关键性状的分子选择及改良技术正逐步完善,构建了涵盖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安全评价等全链条的技术体系,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等重大产品研发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以来,全国审定玉米品种7915个,满足了玉米生产不同阶段的需要。郑单958、浚单20、京科968、登海605等成为生产上“千万亩”级的主导品种,郑单958更是达到年种植6000万亩以上。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有效支撑我国玉米单产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每公顷3075公斤,增加到2020年的每公顷6315公斤。2020年,我国自主选育的玉米品种种植面积达90%以上,为玉米产业发展夯实了根基。

 

立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主动应对全球玉米种业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我们还要付出巨大努力,加快提升我国玉米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收集引进国外优异玉米种质资源,加大基因型和表型精准鉴定,发掘优异种质。加强玉米育种基础研究,攻克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智能设计育种等关键技术瓶颈,升级杂种优势利用等育种技术,构建高效的玉米育种技术体系。加快培育高产、优质、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大幅提升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和其他公众号。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