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国储备粮数量质量是否安全?

我国储备粮数量质量是否安全?

储为国计,备为民生,粮安天下。

今年粮食安全屡屡被拿出来做特殊强调,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多人的目光投在了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是否安全的问题上。

我国粮食库存由哪几类构成?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我国粮食库存由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业库存三大类构成

政府储备

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粮食,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储备的粮食和食用油。

地方储备粮是指省、设区的市及以下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本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的粮食和食用油。

政策性库存

政策性粮食包括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国家一次性储备粮。

最低收购价粮是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根据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的粮食。

临时储存粮是2007年起国家先后在部分主产区收购旺季对玉米、油菜籽、大豆实施临时收储,并委托中储粮集团公司临时储存的粮食。2014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取消大豆、油菜籽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目前仅在新疆保留小麦临时收储政策,部分临储玉米库存尚未消化完毕。

一次性储备粮是国家为了消化政策性粮油库存,将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政策性粮油划转为一次性储备,进行新陈置换,实现推陈储新。同时,国家一次性储备粮是临时性质的储备,并不增加储备规模。2016年玉米收储改革期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划了一部分临时收储玉米作为一次性储备。

企业商业库存

企业商业库存是企业保持经营需要建立的周转库存粮食。

强化监管才能减少风险

据介绍,中央储备粮和国家政策性粮食都属于中央事权粮食,中储粮集团公司承担中央储备粮管理,也是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的执行主体。

中央储备粮和国家政策性粮食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中储粮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在自身仓容有限的情况下,对部分政策性粮食管理实行委托管理的办法,委托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或者租赁社会仓容收储。

目前,全国政策性粮食委托收储库点有1万多个,委托库点储存的政策性粮食占比达90%以上,点多、面广,不仅监管难度大,存储安全隐患也很大,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库存粮食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委托或租赁收储库点有关。对此,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委托收储库点与中储粮没有隶属关系,约束承储企业的只有委托收储合同,中储粮监管手段极为有限,因此政策性粮食监管和风险防控是目前中储粮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储粮提升治理能力必须应对好的重大挑战。

据了解,为了强化监管,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中储粮与地方粮食行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相互配合,不断加强监管,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承储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中储粮强化人防、技防、法防和经济防范“四位一体”的综合管控手段。在人防方面,全面落实驻库监管;在技防方面,实现了远程监控全覆盖,实现全环节管控,全过程可追溯;在法防方面,通过公证、公示等多种形式做好粮权确认,及时通报地方政府和银保监会等部门;在经济防范方面,严格落实履约保证金、资产抵押、市县联保等措施,最大限度防范承储企业违规。

粮食是有“生命”的,储粮品质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自然发生劣变。为了确保常储常新,我国对储备粮实行了定期轮换制度,但对国家政策性粮食没有实行定期轮换制度,而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实行拍卖销售。今年以来,政策性粮食高频次组织竞价拍卖,成交数量大,出库任务集中。为确保政策性粮食有效监管和顺利出库,中储粮组织对库存政策性粮食进行拉网式排查,严格收储库点定点资质把关,对于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库点坚决排除在收储范围之内。切实加强销售出库管理,严肃出库纪律,坚决禁止出库乱收费或变相收取费用。在所有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明显位置公布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值守记录,及时处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维护了政策性粮食管理和去库存工作稳定大局。

库存粮食质量总体良好

管好用好库存粮食,是筑牢粮食安全基础的有力举措。今年5月份公布的2019年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基本相符,库存数量基本真实可靠,质量总体良好,库存粮食储存总体安全。

“此次大清查全面摸清了库存家底,建立了分区域、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粮食保供稳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负责人说。

确保储粮安全,必须加强粮食库存监管,推进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科学化。有关部门除了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定期巡查外,2001年开始已经连续多次开展全国粮食库存大检查,对改善粮食库存管理,准确掌握粮食库存数量、质量,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根本途径在科技。目前我国粮食仓容已经超过3亿吨,高大平房仓、浅园仓、立筒仓成为主流仓型。各地粮库在广泛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和粮情监测“四合一”储粮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智能化粮库建设,采用氮气气调技术、内环流控温技术等绿色储粮新技术,有效降低了粮食损失损耗。如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但是,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危仓老库多、安全隐患大、储粮技术落后、监管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深化粮食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实施“现代粮仓”创新行动,继续推动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粮库建设,逐步实现对库存粮食的“穿透式”管理,增强粮库监管能力,确保储粮看得见、管得好。

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和其他公众号。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